校训原本是一个由日本引进的舶来词。其大体意思是学校用以教导、教诲、训诫、训迪(开导启迪)学校全体师生,并使之共同遵守的信条。
一所学校,通常都会有一则好的校训。因为校训是广大师生共同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它既是一个学校办学理念、治校精神的反映,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一所学校教风、学风、校风的集中表现,体现学校文化精神的核心内容。
金华教育学院是师范性的成人高校,其主要任务与职责是,培养和培训中小学校长和教师。办学的基本特点是:成人,在职,短期。所以与普通高校不同,学校的学生及学员经常处在变动当中。有人戏称学院像“火车站”,人员来来往往,流动性很大。每次开班或结业,学校领导或有关负责人通常都要讲话或训示,提要求,讲规范。金华教育学院成立以来,几经变迁,处在不断地完善和发展中。我来学院工作后通过各方面了解,发现学院还没有校训,觉得这是个缺失。于是开始酝酿校训的制订。
在参照、研摩了中外名校校训的内容基础上,根据学院的特点,经过在师生中反复征求意见和建议并经教代会讨论通过,确定我院当时及今后一段时期的校训为:敬业,爱生,博学,重德。
敬业。热爱和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这是对教师的根本要求,一个不喜欢当教师的人是不可能成为好教师的。一方面,工作是我们的本职,认真对待工作是应尽的义务。另一方面,敬业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责任意识,是怀有为社会国家做伟大奉献的精神。敬业才能乐业,敬业才能勤业,才能精业。
爱生。古今中外教育家一直倡导教师要知生、爱生。国外有一位教育家说过,教育者最可贵的品质之一,是对学生深沉的爱,可以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生就要对学生爱之如子,授之以渔,育之以德。要求以身立教,以德化人,。
博学。人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得有一桶水。学生可原谅老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谅他的不学无术。教师在从事自己的职业生涯中,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重师德,正师风,强师能,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重德。教育方针中的德、智、体、美、劳,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德识、才、学、体,德的要求都是第一位的。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作为教育方针的执行者,社会需要人才的培养者,必须把德放在首位,寓德于教,才能完成教书育人的重任。重德是教师工作的题中应有之义。从来没有单纯的知识教学,也从来没有离开德育的学校各种教育活动。人才培养实际上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而育人是本。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影响着学生。感染学生的行为,塑造学生品格、启迪学生心智。教师的教育观念、品德修养、思想作风和工作态度等,无不对学生的成长产生深刻的影响。教师要以身作则,以身示范,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学识魅力,教育影响学生。
敬业,爱生,博学,重德,是对一位称职教师的基本要求。教育学院作为培养,培训教师及校长的师范性成人高校,可以说是两代师表,共同使命,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
制订校训的目的在于使个人随时注意而实践之。所以校训一经制订就要经常反复宣讲,使之成为共识,成为成员自觉的规范。
校训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校训体现了一所学校的办学传统,代表着校园文化和教育理念,是人文精神的高度凝练,是学校历史和文化的积淀。校训一经制订,要保持相对稳定,不宜经常变动。当然,时代在不断地发展,学校的任务也会有所变化,校训的内容也会有所变更。
相信学院将在新的条件下制订和完善新的校训,并在新校训的感召和熏陶下,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本文作者:毛继书,原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副教授,2003年退休。作于2022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