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16日至18日,“走进浙中名师.高中地理疑难问题解决研究与实践”专题培训在金华教育学院和浙师大附中成功举行。本次活动由金华教育学院和周红星名师网络工作室联合主办,采取线上+线下同步进行,由专家讲座、微论坛和公开展示课三部分组成。旨在通过本次研训活动,加强对“双减”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提质增效”策略的研究,提升地理教师的命题水平,提升学科带头人及骨干教师的专业水平。
专家引领明方向
课堂是传播思想的阵地,教材是传播思想的工具,试题是传播思想的载体。除了锻炼思维、分层选拔、提升能力,试题还具有强大的传播功能。试题的质量越高,传播性就越强。作为高中地理教师,不仅要研究新教材新教法,还要研究新试题。通过专业化的研究,命制体现新时代特点的试题。浙江省地理特级、正高级、名师网络工作室主持人周红星老师列举了他的原创试题,并介绍了2022年金华市高三二模地理试卷的命题思路。他特别提到了一组地球运动的试题,以乾清宫“正大光明”匾为素材,揭示每年冬至日前后太阳光自西向东依次点亮匾下的五条金龙。这样的创新试题确实“新”,既能体现国家意志,师生通过对试题的讲评练在课堂上能够生成一种强烈的文化自信。
浙江省地理特级、正高级教师杨斌带来的讲座《“原创试题”设计的基本原则》也是针对新教材的实施,谈了他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好题和劣题,介绍了评价试题的标准,举例说明好的试题的诞生过程和必须遵循的原则,建议一线教师在原创试题命制时要体现能力和突出地理主干知识。
作为新教材实践的首批“用户”,针对选择性必修教材,高二地理教师普遍认为侧重人文和国土安全的选择性必修二和选择性必修三比较难上,新课的设计和复习课的构建没有经验借鉴。必修教材和选择性必修教材中的人文地理部分难度跨度大,无法有效衔接。浙江省地理特级、正高级教师沈海燕带来的讲座《基于学科逻辑的高中人文地理教学》给了大家很好的实践指导。她建议把握学科逻辑来教学,不仅仅自然地理存在逻辑,人文现象和人类活动一样存在人文逻辑。从兼顾学科知识逻辑和学生认知逻辑的角度,她为新教材人文地理教学设计的改进提供了可参考的方向。
论坛智慧促成长
周红星名师网络工作室八位骨干教师通过微论坛,分享了他们非常宝贵非常独到的经验和做法。浙江省奉化中学王君威的《浙江选考试题特点与教学策略》、浙江省温岭中学孔海君的《增形•控度•提质•减负》、浙江金华第一中学夏丽娟的《 “结合实例”“运用资料”类课程标准的教学反思》、宁波市北仑区泰河中学虞文君的《借助图示直观突破难点》、浦江中学王梅的《指向问题式教学的课堂转向与作业设计》、浙师大附中王苗英的《浅谈新教材地理活动教学》、兰溪一中秦汉的《大都市辐射与城镇空间体系》、永康二中杨花合的《例谈地理信息技术在真实情境教学中的应用》和杭州二中潘建的《大单元教学下的高中地理项目化学习实践研究》等,他们建议要关注“课程变化”和“知识联系”,有的从高考真题、不同教材比较、同一教材相关内容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有的从学情和新课程标准要求出发反思教学方式的选择;有的从问题源起、概念认知、实践探索、教学感悟等四个维度进行剖析;有的鼓励大家转变思维,持续学习地理信息技术,并现场演示图新地球软件的下载、安装、操作的过程;有的认为新课标倡导的作业应重视“做中学”,并从研学活动、模拟实验活动、科大讯飞开放空间、思维结构评价、跨学科创新性作业、学科谱曲、演唱作业等方面介绍所在学校的多元化教学评价……讲座结合丰富的案例进行论述,让线上线下的老师感受颇深。
创新课堂提素养
在浙师大附中举行公开展示课活动,浙师大附中李培意、金华孝顺高级中学陈钰佳和嘉兴市海宁中学尹海匣三位老师积极准备,各展风范,尽显其才。李培意老师执教的《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来自选择性必修一教材,他以毛乌素沙漠为例,揭示“草-沙-草”的逆转,引领学生从文化视角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通过西部大开发以来我国的生态建设和生态成就,强化了尊重自然的价值取向,立意高。尹海匣老师执教的《产业转型地区的结构优化》来自选择性必修二教材,这是一节非常适用与新高三学生的一轮复习课,但被她创设的情景带入后这节课也很有情怀。她用金华学生非常熟悉的酥饼创设情境,从酥饼美食到酥饼产业再到酥饼文化,不仅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而且在课堂上找到了一种强烈的地域自豪感。陈钰佳老师执教的《海洋空间资源与国家安全——海洋空间“大棋局”》来自选择性必修三教材,她以海运交通为例,从历史的角度,讲述我国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的辉煌与衰落,再反转,国之重器应用到海洋资源开发与海洋权益的维护,一环扣一环,让学生在学习和强烈的情感冲突中,感悟到科技才能强国,作为学生也要与时代同频,坚决拥护建设海洋强国的决心。
本次活动既是浙江省高中地理学科深化课程教学改革,积极探索基于自然和社会真实情境,开展探究式、体验式教学,提高作业设计质量的实践经验分享,又是地理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一次检验。为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抓实教学过程管理、实现高品质发展作出了标杆性的指导。推进课程教学改革,发挥地理学科育人功能与价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助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